楔子  

        金門人對胡璉(字伯玉)應該都不陌生,這位金門的現代「恩主公」是政府遷台後首任的福建省主席,也是第一任金防部司令官。先後於民國三十八年、四十六年兩度負責金門軍政,帶領金門軍民締造古寧頭大捷、八二三炮戰勝利,粉碎中共進犯台灣的迷夢,奠定台海五十多年的安定建設的基石。今日金門的許多學校、湖庫、道路都在其手中完成,就連被喻為「金門金雞母」的酒廠都始於其肇建。胡璉之於金門實有其不可抹滅的歷史地位與功績!  

胡璉將軍功勳獎章展http://www.g-years.com/2006/read.php?tid-60479-keyword-.html  
      來由  

         說過金門高粱酒的來由,坊間皆謂出於胡璉將軍一次的無意的品嚐,後深覺此酒之特別,遂在民國四十年底指示張子英處長、周新春上校,結合舊金城葉華成的技術,成就了於今名聞遐邇的金門高粱酒。此一故事說來輕鬆,似也理所當然,然筆者偶與好酒者談及此段歷史時,頓生幾許疑惑。  

    一、根據胡璉將軍︽金門憶舊︾一書所載,胡將軍籌建金門酒廠之發想,係源於一勞永逸的解決斯時金門的民食、燃料,及向台灣買酒的問題。是以有了一斤高粱換一斤大米、仿冀魯以高粱稈充燃料,更同時免了每月至少得向台灣買酒十萬瓶的財政支出。由見,金門大規模種植高粱,應在九龍江酒廠成立以後。  

    二、以酒廠首任廠長周新春存世的︽高粱酒釀造法︾一書以觀。現今金門高粱酒的工法幾與五十年前相去無幾,精進的只是製程上的改善,及發酵的科學管理等等。再觀諸大陸有關固態發酵酒品的製程、方法,與金門高粱酒的差異性也不大,甚而在製程上,金門高粱酒更要求速效。  

    三、從金門高粱酒的釀造技藝看,與大陸的釀酒法關連頗深,其技術養成、設備投資、理化試驗,應也非一人閉門造車可成。是以,金門高粱酒的開山祖師爺──葉華成先生以一華僑身分,卻得窺箇中管奧,應有其因緣。  

    前述事項,如說是心中存疑,不免對前人不敬。因為不論是胡璉、周新春或葉華成,他們的歷史地位與對金門的貢獻已蓋棺論定,無可取代,更不容抹煞,有的只是吾等小輩對金酒淵源鏈結上的小小遺憾罷了。  

        釋惑  

         恰在近期,再次拜訪胡之光教授時,胡教授出示了一封胡璉將軍舊屬葛成權先生致胡教授的私函。其中提及當初胡璉將軍初飲「葉華成釀酒」的情景,再對照尋查所得的葉華成先生訪談記錄,頓解茅塞,或可提供讀者一哂。  

    葛成權先生信函載:「關於金門酒廠之成立,確實事出偶然,可謂無心插柳,柳成蔭。當時實在無法想像會有今日的規模。當時司令部伙食開兩桌,樓上一桌為伯公周圍之高級人員,有時偶有軍師長參加,樓下一桌為:::(略)及愚等,伙食相同。某日飲酒,伯公覺其味甚甘醇而悅之,經詢其出處為舊金城一小什貨店所自釀。斯時後方補給困難,酒類除空軍機場偶帶一、二瓶送司令部外,海軍副參謀長自台來艦取得少許外,並無其他供應管道。經要求其(葉華成)大量供應時,以原料缺乏,且設備問題等待解決(婉拒)。嗣後,以周新春任廠長,該什貨店主葉華成任技師,協調後開始設立酒廠,其原料初以倉庫過期下卸米為主,金門全面種植高粱後,始純以高粱為原料,而取代下卸米,後設備逐漸改進,;漸漸成氣候,蓽路蓬陋,實功不可沒,想不到今日竟成當地政府收入之主要來源。」  

    觀葛先生之信,心情澎湃。再證諸前金城國中師生對葉華成的訪談紀錄,或可推出以下幾項結論:  

    一、九龍江酒廠(民國四十五年福建省政府遷金,才改稱金門酒廠)創建之初,乃就地取才(材)。人「才」為葉華成,材「料」則為軍中推陳之大米。此與葉華成受訪時謂,「初期釀的是『白米』,後遭失敗。在看了后浦城古拔剎莊天德先生的小酒坊後,並請教許多『北方軍人』的意見後,改釀高粱酒,最後才成功地製造出好酒」的說法不謀而合。  

    二、或有人會質疑,胡璉將軍當初始喝到的究是米酒,還是高粱酒?由獲得的資料推想,似皆有可能。斯時以葉華成一人之力,想收購大量的白米或高粱,俱有困難,亦或就在此情形下,金防部的一紙公文,竟意外的造了金門高粱酒香半世紀的因果。但若胡璉將軍當初喝的真是「米酒」,將更顯應葛先生所稱的「無心插柳,柳成蔭」之真義!  

    三、據胡璉將軍︽金門憶舊︾一書所載,當時金門每月至少要從台灣買酒十萬瓶以上,葛成權先生則稱當時酒類後補困難。其實應也不矛盾,十萬大軍加三萬七千居民,才僅有十萬瓶酒,後方補給能不困難?另葛先生稱「除:::並無其他供應管道」乙節,若以葛先生所處之「司令部」範疇而言,似也不差!  

        自省  

        往者自然已矣,後人當思往者之不易。金門高粱酒有今天的成就,首功自當推胡璉將軍當初的「為國、愛民」之舉。此由胡將軍主政金門時期擬定的「救國家者絕不拖累政府,愛人民者絕不騷擾百姓」口號,可略窺梗概。為了自給自足,不讓中央分心,胡將軍當初「飲高粱酒,吃大米飯,燃高粱稈」一舉三得的構想,造就了金酒今日的「金雞母傳奇」。當年一瓶八元五角的黃牌高粱酒,繁衍出了金酒如今的百億商機,胡璉之於金酒,何嘗不是一則「傳奇」!  

    再者,由筆者獲得的第一手資料來看,或略可讓讀者了解胡將軍之品性與為人。  

    其一,葛成權先生稱:「司令部伙食開兩桌,樓上一桌為伯公周圍之高級人員,有時偶有軍師長參加,樓下一桌為:::及愚(葛成權,當時為胡之侍從)等,伙食相同::」。當過兵的人都知道,軍中高官盛行「小廚房」。以胡將軍斯時的地位,既為防區司令,更兼福建省主席,集軍政權於一身,就仿似獨霸一方的「金門王」,卻不自恃位重、以權謀私,實該令後人汗顏。  

    其二,胡之光教授出示一瓶民國五十七年金門酒廠產製的「蔣公壽酒」,附署名片上書「恭祝伯公華誕誌慶   金門酒廠廠長楊邁卿拜呈   十一‧十一」。此酒為金門酒廠首批產製的蔣公壽酒,楊邁卿的廠長任期則為民國五十五年四月至五十九年底,當時胡璉貴為金門防區軍政最高長官,過生日還勞得酒廠廠長贈一瓶壽酒,實可推想胡璉自詡的廉潔之風。至少三十七年後還存世的這瓶酒告訴我,它的主人對部屬的好意,可從來沒就上一口!  

    其三,胡璉在舊作中憶及,民國四十年代,高粱酒紅極一時,譽滿天下,謗亦隨之。某些人以「軍人經商圖利」名之,胡璉則說:「軍人未經商圖利,乃福建省主席開闢財源,以利前線軍民。」話雖取巧,卻為歷史之不得不然。倘胡璉當初只念自身毀譽,何來今日的金酒傳奇與金門傲人的社會福利?觀之胡之光教授處胡將軍遺存的幾瓶壽酒、藥酒,胡璉之於金酒,只存紀念;金酒之於胡璉,卻不該只有感念!  

        懷想  

        前些日子,金門各界慶祝胡將軍百歲冥誕。在報上聞悉,「為感念胡將軍對金門的貢獻,縣政府更計畫籌設『胡伯玉將軍紀念館』,其子胡之光計畫捐出其父收藏供紀念館展示。其中,胡璉將軍的九千多冊藏書,更悉數捐給金門技術學院,由該校闢設胡璉將軍研究中心,提供研究胡將軍及金門現代歷史的場所。」近期面見胡教授,雖談及對胡璉文物交接過程中的一些扞格,但仍不減其熱愛金門風土、人情的初衷。當胡教授顫抖著手,出示與夫人的「器官捐贈卡」的時候,我的眼眶一陣溼濡;這對父子生時活得輝煌、過得痛快,死時竟連占得人間寸土的欲念都沒有,怎不令汲汲紅塵的吾等小輩羞赧得無地自容!  

    蒙胡教授厚愛,賜贈珍貴史料,一解長久之惑。本文自不能表達胡伯公之於金門的功蹟於萬一,但至少可讓世人知道胡將軍不論生前、故後,對金門無私的奉獻。「金門恩主公」之名,胡璉──當之無愧!  

    水頭碼頭喧嚷的人潮依舊,胡將軍的英魂也正在這片海域上,守護著金門的成長。看著兩岸從開戰、敵對,到來往,胡將軍的心情想必比任何人都複雜。沒有古寧頭大捷、八二三砲戰的勝利,就沒有今天的台澎金馬。金門因胡璉將軍的一戰而名垂青史,更因其主政而奠定今日的發展基礎。值胡璉將軍百年冥誕,感懷其恩澤,更喜迎其子胡之光教授及夫人成為道地的「金門人」,衷心祝願他們有一段愉悅的留金歲月,再續一段金門與「恩主公」的俗世塵緣!  

        後記  

        「碧疇萬頃不飛沙,把酒臨風話桑麻,吳x越溪小兒女,誰說金門是『地瓜』。」從胡璉將軍多年後再訪返金門的詩作裡,可理解其之於金門驕傲與光榮。從飛沙到桑麻,從地瓜到高粱,金門憑戰聞名,靠酒致富,這一切的榮耀,全該歸於胡璉一人。  


在品嚐香醇甘美、順口有勁,有如玉液瓊漿的金門高粱酒之餘,您可能知道些許的故事:::  

    見於賣酒的暴利與市場的需求之下,民國四十一年九月金門酒廠(前身為九龍江酒廠)設立,隨即在四十二年十月十二日,由中央政府轉金防部,竟將金門當時十九家(縣志記載十八家)私人經營釀酒商下達禁令,聲稱菸酒為獨占事業經營權隸屬中央所轄,禁止民間私人釀酒行業,從此金門民間釀酒業如全興隆、全茂、金合發等,當然也包括設在金門城的「金城」酒廠等十九家一夕之間被迫關門大吉,不甘不願走入歷史,較早經營者還可勉強度日,有些則剛好打平,但更多的是血本無歸,欲哭無淚又充滿無奈。  

    回想金門酒廠的創立,其最具代表性的產品高粱酒委實和金門人釀造的高粱酒有一段迷離難斷的因緣經過。  

    國軍退守金門前,原住在南洋新加坡的葉華成先生授父命全家搬回金門老家的雙落雙護龍(大六路)古厝照顧祖宗延續香火,葉華成先生在行經香港回金的路程,就在香港將父親給他的旅費花得差不多,回到金門老家的葉華成,經濟並不寬裕,空有一身學歷(先生精通英文)卻苦無發揮之地,還好葉先生為人慷慨,善交友,待人和善又親切,頗有容人的量氣。偶爾到熱鬧的後浦城走一走,也散散心,認識了城裡不少的朋友,看到當時街坊上的小酒坊生意不惡,因為當時國軍十萬大軍進駐金門後,民間私人釀酒業蓬勃發展,利潤可觀,葉華成一時興起心想也來學學釀酒的工作,回去後就開始一段釀酒的辛苦過程,但每次釀酒的實驗大多是功敗垂成。  

    這時,金門行政公署成立於「衙門」,原住在「衙門」辦公的第十九軍軍長高魁元將軍將辦公處遷至金門城。不久,十九軍下的各級官長,被要求學習英文,以提昇軍中素質水準,但因師資來源缺乏,聘任不到一位合格的英文教師,剛好聽聞葉華城先生曾住南洋,外語能力頗佳,因此就聘請葉先生做英文教師,就在今天舊金城的關帝廟教授十九軍的軍官們的英文,當然時運不佳的葉先生也就滿口答應。  

    有一天時間已過但等不到葉先生來上課,山東籍的傳令兵來找葉先生上課,看到葉先生在曬酒麴,引起傳令兵的興趣,傳令兵看了看就告訴葉先生說:「你看,這些酒麴品質不好,釀不出什麼好酒來!」葉先生帶著迷惑的眼睛向傳令兵問:「傳令你也懂啊!」傳令兵回說:「俺家中就是釀酒的,一眼就可瞧得出來,這酒麴不好!」就是這段因緣,在山東傳令兵的教授之下葉華成先生的金門高粱酒終於釀造出來了,後來葉先生就送了兩瓶剛釀造出來的高粱酒酒頭給看顧十九軍的福利社的吳先生,吳先生捨不得喝,再轉送高魁元軍長,高魁元軍長也捨不得喝,再轉送給蔣介石總統。聽說老總統自從大陸退守後,國事倥傯再難有品嚐過美酒,想不到來自前線金門的高粱酒竟然令老總統稱讚不已。  

    釀出高粱酒的葉華成帶著欣喜的心情又到後浦城去找老朋友聊天,炫耀自己的釀酒技術,在他眾多的朋友中,有一位陳允居先生在後浦皇帝石邊開設私人釀酒廠,所釀造的蕃薯酒在後浦街上頗為暢銷,小有聲名,葉先生也喜歡和陳先生聊天,兩個人交情也不錯,在葉先生的要求下陳允居先生也慷慨將兩支「酒鬼」(釀酒人對量酒測溫器的稱呼)借給葉華成。陳允居先生就在葉華成說明釀造高粱酒的心得之下,觸動了想要來探究葉先生釀酒的技術,隔天就到金門城關帝廟的福利社拜訪(老吳)吳先生,吳先生當面稱說不知情,後來,老吳也就如實告訴了陳允居先生有關葉華成釀酒的來龍去脈。  

    其實老吳早已跟陳允居先生孰識,原來老吳在「衙門」辦公時,有一天陳先生為了一件碼頭工的事請老吳幫忙,老吳就用十行紙寫了一封信請在後盤山的指導員王元貞幫忙介紹,但是王元貞不肯,陳先生只好將十行紙又拿到老吳那兒,沒想到王元貞也剛到,老吳就向王元貞說明,最後兩人商討後,就另派一個種菜(八人為一組)的指導員給陳先生協助管理菜園。  

    後來葉華成先生將釀造出的高粱酒寄在第十九軍的福利社販售,濃郁的高粱酒深得官兵們的喜愛,喝過的人也嘖嘖稱奇,大為嘆賞。  

    當時高粱酒頭一瓶市價十二塊,可賣到二十元,二鍋賣六塊半,雜酒賣四塊半,蕃薯酒賣四塊伍,標籤有兩種一種是紅標,一種是黃標,標籤都是釀酒商自行打印上商號名稱,直接上架行銷販賣。  

    據說胡璉司令官喝過「金城酒廠」的高粱酒,也是讚譽有加,加上老總統的同意,就尋思在金門建酒廠賣酒給官兵,當時的原先籌劃是在交通方便,水源充足的浯江溪和董林溪交叉處(林家花園後面),後來葉先生因與軍方關係良好,以其豐富的釀酒經驗與心得獨排眾議,以為設在向有金門三大泉水之稱的「寶月古泉」的所在地金門城南門外最理想,又說「寶月泉」水源不虞匱乏,泉水冷冽清澈,水質最適宜釀酒。  

    不久,軍方一紙令下,將「金城酒廠」撤銷改為「九龍江酒廠」並聘請葉先生擔任技術課課長,月薪時幣三千元整,葉先生領著從軍中派來的懂得釀酒的老芋仔一起為金門釀造出高粱美酒,為名聞中外的金門高粱酒奠下了豐厚的基礎。  

    其後,民國四十年底在張子英處長督導下,周新春廠長開始生產「金門高粱酒」起,每年獲利百萬元,一直到去年獲利的近百億止,金酒的獲利真是不可同日而語。  

    民國九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三日金門日報以頭版刊載「金門高粱酒完成大陸商標註冊」的斗大標題,令人為之振奮,其背後所蘊藏的無限商機,以及對金門縣財政的重大影響是不言可喻的,回想葉華成先生「金城酒廠」的高粱酒和建廠以來眾多無名英雄的奉獻與犧牲,和無數因緣所共同種下的福田,凡是金門人當點滴在心頭。  

    金門高粱酒是誰做的?金門酒廠是誰家的?這是時代的悲劇亦或是謎題,相信在廣植子孫福蔭的功德和為後代世人造福的大願下,似乎已是雪泥鴻爪,雁渡無影了!但不朽的功名,歷史的長河大川卻永遠的忠實刻鏤著、細訴著,任誰也躲藏不住。